高級咨詢顧問、注冊會計師、高級理財規劃師、民企特邀財稅講師、民企財稅系統建設專家
曾服務于深圳上市服裝企業6年,11年經營管理財稅實戰經驗。
成功研發《10大財務高端咨詢》交付體系、《財務體系》方案班、《財務成長營》、《稅務籌劃實操》集訓營、《代賬轉型合伙人業務賦能》五天密訓班等實戰落地產品。
國內經營管理會計落地實施推行者、傳播者,目前受益人次達1W+。
現合作9家民企財稅顧問,3家財稅平臺首席講師。
為企業合規節稅7000萬+,通過股權激勵、預算等手段提升企業業績20-50%。
回歸優勢,成就自己
會計專業畢業的楊老師,沒有跟其他人一樣,選擇去會計師事務所,而是做了一段時間的業務。
在這個過程中,楊老師逐漸意識到,自己喜歡的是財務,而且一個人的發展要圍繞自己的優勢才能有所突破。
認識到自己優勢的他,去了一家服裝企業做財務,一直做了8年。
因為是上市公司,財務上是很合規的,這也讓楊老師真正學以致用,并且了解到賬務的合規,以及一個規范的企業,對老板來說有多么重要。
而支撐楊老師十幾年如一日熱愛財稅行業。也離不開在當財務的過程中,感受到自己對企業價值。
楊老師用2年時間搭建完善的資金、銷售、成本費用預算管理體系,通過5大措施助力公司業績連續3年提升22-45%。
通過搭建公司內部數字化財務共享平臺,各分子機構、各部門、各崗位實時看到過程指標,讓各部門會算自己部門的賬。
……
財稅給了他一個享受且持續發揮自己價值的平臺。
從分支機構辦事處到集團總部,從基層財務到財務總監,楊老師在實踐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。
在分支機構辦事處時,還不懂什么是業財融合的楊老師,就已經經常跟門店的辦事經理溝通,跟他們一起做資金管理等等,做的就是業財融合的事情。
在集團總部,楊老師更多的是做集團的賬目核算,預測規劃,企業資金管理,財務核算體系搭建,戰略,稅收風險管控,經營分析等等,這時候做的其實就是管理會計的工作。
走出舒適區,放大自我價值
上市公司的福利好,工作久了也比較得心應手。但是楊老師并不想要一直就這么平平淡淡,他想要提升能力,突破財務思維定式,放大自我價值,去賦能更多的企業創造價值。
楊老師明白一直在上市公司,即使做到了財務總監,自己能力的提升還是有局限,當時他就認為自己還有很多方面的財稅知識還需要深入學習,比如股權、稅務籌劃、資本、商業模式、企業戰略設計等。
在朋友的介紹下,楊老師開始給中小企業做財務顧問,一邊在實踐中不斷精進自己的財務能力。
后來楊老師去了財務咨詢公司,專注幫企業解決各種各樣的財務難題。
在財務咨詢公司里,楊老師服務了100多個項目,都是5000萬營收以上的中大型企業,有的企業營收甚至達到了二十多個億。
其中,楊老師分別為某旅游汽車公司、某建筑工程公司,合規節稅7000萬+,通過股權激勵、預算等手段提升業績20-50%。
在做高端咨詢的過程中,楊老師對整個財務咨詢市場的了解更加深刻,自己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很快,完整的財務知識體系也逐步構建完成。
“現在看來,我的選擇很正確。”
走出舒適區,要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,楊老師認為平臺的選擇很重要,跳出了傳統的公司財務,在財務咨詢領域中,楊老師才能在短時間接觸到那么多的企業,能力的提升也更快。
隨著接觸的企業越來越多,楊老師也了解到企業老板真正的痛點。
在機緣巧合下,楊老師認識了賬多多,了解到經營賬。后來,通過賬多多這個平臺,楊老師賦能財稅企業升級業務,可以給更多的企業創造價值。
“經營賬外包,更多是從經營結果的管控”,通過經營賬,讓老板可以每周甚至每日,清晰的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,現金流、盈利能力、收入成長等,緊圍繞企業KPI,對目標達成展開對員工、對客戶、對產品、對供應鏈、對內部管理能力、對市場和對手、對戰略執行等時時掌控。知道每個區域的銷售情況,賣得最好的產品是什么,客戶的復購率、滿意度等等。
輕松的過程管控,老板才真正有時間去打高爾夫,去放松。
但楊老師認為,目前80%的企業是做不到的。
這也是楊老師堅持做經營賬的原因之一。
做難而正確的事情
通往成就的道路可能有千百條,但對楊老師來說,值得做的,應該是那些難而正確的事。
為企業創造價值,是他從業以來從未改變的認知。
華為2021年的財報出來時,有人質疑華為的營收下降,那技術的投入還會持續嗎?
孟晚舟強調,華為公司的真正價值在于,長期保持研發上的占了投入,是不以財務報表投資回報為依據。而是以華為產品是否能長期保持在行業最有競爭力的唯一因素。所沉淀和積累起來的研發能力、研發隊伍、研發平臺,這才是華為公司構建長期、持續競爭力的核心。
這也是楊老師所贊同的,財務并不在服務過多少企業,而是通過服務這些企業,自己收獲了什么了。進入賬多多以來,楊老師更是感觸良多,看到了財稅企業老板,渴望楊老師通過自己的實操經驗,項目經驗,從而幫助到他們,真正能解決企業的經營問題。
得到客戶的發自內心的肯定,楊老師就認為所有的堅持都是值得的。
但是在這條難而正確的道路上,楊老師也感受到壓力。
雖然楊老師的個人能力很強,但這跟經營企業一樣,僅靠老板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。
而且一個人能夠幫助到的企業有限,所以楊老師想要培養更多的專業的財稅精英,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復制,從而去幫助更多的企業做好經營賬。
同理老板也是一樣的,需要將自己的經驗復制到團隊中去,才能迅速做大做強。
但是目前國內有幾十萬家財稅服務機構,體量特別大,所以這不是一件短時間就能做好的事情,楊老師還需要做好團隊的培養。
“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責任。”